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相关记录4971条 . 查询时间(2.762 秒)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一种主流的平面显示技术,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铱配合物由于其较短的磷光寿命、较高的量子产率以及易调节的发光颜色,已经在商用的绿光和红光OLED材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铱配合物普遍存在的发光谱较宽、色纯度较差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在高清、高色域显示面板中的应用。虽然当前热门的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可以显示窄谱带发射和高发光效率,但是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将该滤波器件安装于传统无标记光学显微镜的出射端,它可以对出射光场的背景噪声进行高效抑制,进而采集到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高对比度、高信噪比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Cascaded momentum-space-polarization filters enable...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将该滤波器件安装于传统无标记光学显微镜的出射端,它可以对出射光场的背景噪声进行高效抑制,进而采集到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高对比度、高信噪比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Cascaded momentum-space-polarization filters enable...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在脉冲压缩光栅双光束静态干涉场全息曝光系统光学元件的指标体系和曝光光场均匀性控制工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首次建立了反射曝光光场均匀性的定量评价体系,并在小口径反射曝光系统中成功实现了应用验证。相关研究成果以“Specifications and control of spatial frequency errors ...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在Nd:ASL(Sr0.7Nd0.05La0.25Mg0.3Al22.7O19)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Tunable laser operations on Nd-doped strontium and lanthanum aluminate crystals”为题发表于Infrared Physics ...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周非凡团队发现,采用近红外光技术可以提升脑膜淋巴系统功能,进而缓解哀老和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病理情况,并促进其认知改善,这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改善策略。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2024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中国医科大学合作,通过构建体外仿生腹膜,探究了纳米机械分析结果与胃癌恶性程度以及腹膜转移的联系。相关研究成果以Nanomechanical Analysis of Living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o Identify Gastric Cancer Cell Malignancy Based on a Bio...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硅基材料与集成器件实验室蔡艳研究员、欧欣研究员联合团队,在通讯波段硅基铌酸锂异质集成电光调制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成员利用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标准180 nm硅光工艺在八英寸 SOI上制备了硅光芯片,然后基于“离子刀”异质集成技术(图1),通过直接键合的方式将铌酸锂与SOI晶圆实现异质集成,并通过干法刻蚀技术实现了硅光芯片波导与LN电光...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异质集成XOI团队,在通讯波段硅基磷化铟异质集成激光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离子刀”异质集成技术成功制备出高质量4英寸硅基InP单晶薄膜异质衬底(InPOS),并进一步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晶圆级硅基1.55 mm通讯波段法布里-珀罗腔(FP)腔激光器,得益于高质量的硅基磷化铟单晶薄膜,器件连续波(CW)模式下单面最高输出功率达155 mW且...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与中国医科大学展开合作,通过构建体外仿生腹膜,研究了纳米机械分析结果与胃癌恶性程度以及腹膜转移的联系。研究成果以Nanomechanical Analysis of Living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o Identify Gastric Cancer Cell Malignancy Based on a...
近日,南京大学陈鹏副教授、陆延青教授团队在软物质光子学领域取得新进展,设计了一种均匀自组装的手性液晶结构,深入剖析其光子能带的特殊物理性质,引入光束入射角作为新的调控维度,动态控制矢量不可分离态的逻辑旋转,执行了一系列量子门的经典对应,并进一步探究了该元件在角位移追踪、逻辑网络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经典不可分离体系和软物质光子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
光谱测量是科学和工业研究中非常强大且广泛使用的表征工具之一。传统光谱仪通常需要使用机械可移动的部件,虽然能实现超高的光谱分辨率和极宽的光谱范围,但其笨重的尺寸和重量阻碍了将其集成到实验室光学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工业检测设备,甚至是智能手机的可能。
2024年3月11日,“夸父一号”卫星(ASO-S)科学团队利用“夸父一号”卫星上的白光太阳望远镜(WST)观测数据,揭示了太阳白光耀斑并不罕见,并捕捉到耀斑环上的连续谱辐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olar Physics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驱动In2O3颗粒在CO2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单分散为高活性InOx纳米层结构。
氮化镓(GaN)基材料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其光谱范围覆盖了近红外、可见光和紫外全波段,在光电子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GaN基紫外激光器由于波长短、光子能量大、散射强等特点,在紫外光刻、紫外固化、病毒检测以及紫外通信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由于GaN基紫外激光器基于大失配异质外延材料技术制备而成,材料缺陷多、掺杂难、量子阱发光效率低、器件损耗大,是国际半导体激光器领域研究的难点,受到了国内外的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