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神经病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神经病学相关记录575条 . 查询时间(1.177 秒)
高天明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高天明教授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常言道“人无压力轻飘飘,一有压力睡不好”。为啥有压力会“睡不好”?其背后的机制是什么?会导致什么后果?1月2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王立平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神经科学期刊《神经元》,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为满足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区域辐射作用,经过医院统一规划,2021年底,神经外科一个病区统一搬迁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浑南院区,成立浑南院区神经外科病房,与和平主院区病房作为一个整体,形成更具区域影响力的神经外科平台。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潘光锦团队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授胡昔权团队,以缺血性脑卒中(MCAO)动物为模型,在神经干细胞治疗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神经干细胞移植结合运动训练促进移植神经细胞的体内成熟和动物行为学功能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1月13日发表于《干细胞报告》。
2023年1月14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如旭开出湖南省第一张氯苯唑酸的医保处方,宣告氯苯唑酸这一针对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的特效药纳入最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正式落地生效。
最近,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旗下的期刊《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等的研究团队发现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而且,他们还发现睡早了或睡太晚,都存在健康风险。
人类的习得性恐惧,与其在面对恐怖事物或场景时产生的恐惧情绪是有区别的。习得性恐惧这个看似陌生且专业的名词,实际上离我们非常近。比如小孩子不听话乱扔东西,扔一次家长就严厉地惩罚他一次,几次以后他就不敢扔了。
科技日报北京12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综合外媒近日报道,埃隆·马斯克6日在华尔街日报CEO理事会峰会上表示,希望明年能在人类身上使用脑机接口技术公司Neuralink的微芯片装置。目前正在等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
记者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悉,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彭勃课题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课题组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袁逖飞课题组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利用活细胞成像、严谨谱系追踪和药理学等多个手段对NeuroD1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元重编程现象进行了系统性探索。2021年12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上。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运动神经元退化,也称为渐冻症,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ALS患者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的炎症化学物质水平较高。该项研究的成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题为Multi-omic analysis of selectively vulnerable motor neuron subtypes imp...
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廖卫平教授团队通过全外显子测序的方法,在482例儿童特发性癫痫中发现了4个患者中存在CHD4基因的新变异。这4名患者均表型为儿童期起病的特发性癫痫,同时伴有心律失常,揭示了CHD4变异是导致儿童特发性癫痫合并心律失常的新的致病基因。该研究成果《CHD4 vari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idiopathic epilepsy wi...
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公布了《2021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公告》。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共接收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186项。经初步审查、通讯评审、专家评审、基金委六届十五次全体委员会议审定,拟资助38项。其中,我院刘桂友教授申报的《非编码区遗传变异增加中国人群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机制研究》项目名列其中,拟获资助经费100万元。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神经疗法·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实验室(neuSCAN)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Tor Wager教授团队合作一项关于人脑如何表征恐惧情绪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脑卒中亦称脑中风,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脑卒中有年轻化趋势,而运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实现脑血管再通是脑血管救治最为有效的方法。2021年11月20日,“2021曙光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论坛/长三角中西医结合神经介入论坛暨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上海站)”顺利召开。会上 “长三角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协同救治联盟”宣布成立,标志着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长三角医疗一体化阵营又添“新兵”。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50名科研人员入选名单,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刘佳副教授成功入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