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学相关记录3857条 . 查询时间(2.493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天文台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上海天文台研发的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开展了近地小行星的常规观测,实现了对近地小行星的精密定位和定轨。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技术是研究复杂组分体系中特定元素近邻配位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化学、物理学等领域。该技术具有元素分辨、无损探测等优点,其原理是通过分析X射线被物质吸收前后的信号变化来解析材料中特定元素的结构,可精确地测定固、液、气等不同形态物质中配位原子的种类、配位数、键长等定量的局域结构信息。由于其出...
2024年5月17日,天文学国际期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由博士研究生程冠冲与倪蕾研究员等人共同完成。他们利用高精度辐射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了太阳低层大气中新浮磁场与背景磁场发生磁重联的精细物理过程,发现埃勒曼炸弹(Ellerman Bombs)和紫外暴(ul...
大规模星系红移巡天是探索宇宙的利器。科学家通过测量大量遥远天体的光谱,可获取星系在宇宙空间的位置分布,这包含丰富的星系成团性信息。科研人员进一步采用统计手段分析数据以揭示宇宙大尺度结构,这对暗能量性质研究至关重要。
行星的大气层或因多种原因离开行星进入太空。其中,上层大气以整体的行为猛烈离开行星的方式,被称为行星流体大气逃逸。相对于其他单个粒子的大气逃逸方式,流体逃逸过程要猛烈得多。流体大气逃逸在太阳系行星的早期可能发生,但现在已不复存在。然而,科研人员通过空间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发现流体逃逸在一些离宿主恒星很近的系外行星上存在。流体大气逃逸不仅改变行星的质量,而且影响行星的气候和宜居环境。
中国天眼(FAST)发现一批迄今最遥远中性氢星系样本。2024年5月1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氢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元素,通常以中性氢的形式存在。中性氢是星系中气体循环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恒星形成区提供燃料,是探讨星系动力学结构的重要探针。同时,中性氢旋转曲线提供了暗物质存在的观测证据,为建立标准宇宙模型奠定了基础。
旋转射电暂现源(RRATs)是一种特殊的脉冲星子类,其辐射特点是单脉冲偶发辐射。截至目前,共发现近170颗RRATs,但大量的RRATs缺乏精确测量的旋转周期,而且由于缺乏后续观测,大约三分之二没有确定的爆发率信息,由于探测的固有困难,造成这种零星辐射性质的物理原理仍尚不明确。
行星的大气层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离开行星进入太空。在其中,上层大气以整体的行为猛烈离开行星的方式被称为行星流体大气逃逸。相对于其他单个粒子的大气逃逸方式,流体逃逸过程要猛烈的多。流体大气逃逸在太阳系行星的早期可能发生,现在已不复存在。然而,人们通过空间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发现流体逃逸在一些离宿主恒星很近的系外行星上一直存在。流体大气逃逸不仅改变了行星的质量,还影响了行星的气候和宜居环境。
球状星团是受自引力束缚的高密度恒星集群,其演化年龄一般超过百亿年,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天体系统之一。球状星团中的恒星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存在大量脉冲星。探讨转动性质,可以获取球状星团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星族合成路径等信息。中国天眼(FAST)拥有历史性高灵敏度,可对球状星团开展最深的射电脉冲星搜寻和观测的研究。
太阳大气从几千度光球传输并加热最外层的日冕大气至百万度,一直是太阳物理领域未解决的核心问题。围绕日冕加热问题,经过长期研究人们普遍认为磁流体动力学波和小尺度的磁重联是日冕加热机制的主要来源,然而其中具体模拟和观测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解决日冕加热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证明磁能从内部到大气的传输与释放过程。
2024年4月25日,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博士研究生得力达·别尔得汗在导师加尔肯· 叶生别克研究员指导下,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对银河系普朗克冷核进行氨分子谱线观测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天文学顶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2024,684,A144)。
IRC+10216(CW Leo)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富碳渐近巨星(AGB星)。天文学家在IRC+10216星周包层中探测到106种不同的分子种类,因此AGB星被视作星际空间中的“分子工厂”。此前,科学家发表了使用各类射电望远镜对IRC+10216星周分子的观测结果,但尚无在3mm波段的全波段谱线巡测结果。
2024年4月24日,云南天文台硕士研究生张兰月、赵应和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红欣教授基于多波段数据研究了一个位于Virgo星系团的并合矮星系VCC322的潮汐尾及恒星形成等方面的物理性质,发现了存在并合/相互作用引起的激波抑制并合矮星系的恒星形成的现象。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复...
2024年4月19日,云南天文台天文技术实验室针对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Chinese Giant Solar Telescope,CGST)拼接主镜精共焦调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定标的精共焦调整方法,利用该方法在CGST的拼接样机上实现了精度高于±15的子镜精共焦调整,极大的简化了后续子镜共相调整的实施方案。该研究成果以“Research on fine co-focus adjustment...
2024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用于内壳多空穴离子X射线精细结构测量的宽带高分辨晶体谱仪,相关成果于4月3日发表在光谱学权威期刊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