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581条 . 查询时间(0.83 秒)
建立天花病毒(Variola)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温度优化,从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基于天花病毒的HA基因特异序列片段,设计5套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及温度的优化,建立天花病毒的LAMP检测法,并对此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
分析2014—2016年吉林省婴幼儿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的基因特征。本研究采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吉林省小于5岁腹泻住院婴幼儿标本,采用RT-PCR方法将标本进行扩增,对阳性产物进行聚合酶区和衣壳区序列测定,构建系统进化树。
分析泉州地区2014—2017年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疫情的病原学特征。收集泉州地区2014—2017年15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期间的患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GⅠ/GⅡ型、扎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轮状病毒,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对其多聚酶和衣壳蛋白基因VP1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并用DNAstar和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
了解潍坊市农村居民防鼠灭鼠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和完善相关农村防鼠灭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在潍坊市的各县(市、区)随机抽取63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福建省雷氏按蚊历史分布区传播疟疾媒介种类情况,为巩固当地消除疟疾成果制定媒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7年每年5-10月蚊媒活动季节,采用诱捕法和全搜捕法在福建省雷氏按蚊历史分布区闽西北的南平和三明市开展疟疾媒介种类调查, 2014-2017年每年6-10月,在南平市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通宵室外人帐诱捕法开展媒介按蚊种群密度监测。
通过对金堂县洪灾后病媒生物的应急监测,掌握重要病媒生物数量、分布及发生动态,为洪灾后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7月12日(洪灾后第1天)对四川省金堂县采用目测法监测成蝇密度,诱蚊灯法调查受灾区的蚊密度,鼠迹法测定鼠密度。
了解宁波地区伊蚊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蚊媒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4-11月在宁波市各县(市、区)分别运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BI)法对居民区、公园、废品站的伊蚊成蚊和幼蚊进行监测,分析伊蚊季节消长趋势。
了解温州市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5-10月,在温州市各监测点采集家蝇成虫,带回实验室培育,采用微量点滴法检测家蝇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
调查三峡库区云阳段鼠疫相关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及携带病原体情况,了解当地发生鼠疫的潜在风险。方法 2018年4月,在重庆市云阳县分耕作地和居住区开展调查,采用鼠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梳检蚤类进行分类鉴定,采集捕获鼠血进行血清学检测。
初步了解福建省部分地区鼠类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 于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采用笼日法在邵武、古田、石狮、闽侯、长乐5个县(市)捕鼠,采集鼠肝、肾等组织提取核酸,并通过巢式PCR法对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进行基因扩增,应用MEGA 6.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
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团体标准《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质量评估规程》(T/CPCACN0001-2018)。方法 根据参与标准制定所获得的信息,结合我国有害生物防治行业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萝北县的库蠓属(Culicoides)屋室亚属(Oecacta)1新种:凤翔库蠓,新种〔Culicoides(Oecacta)fengxiangensis Liang,Liu et Zhang sp.nov.〕,该新种与亚单带库蠓〔C.(O.)subfascipennis Kieffer,1919〕相近似,但后者翅中2室中部的淡斑与径中淡斑相连接,臀室基部的淡斑与翅基淡斑相连接;...
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的蚊类区系。方法 2017年8-9月,对藏东南地区各类型孳生地的幼蚊进行调查取样、标本制作和分类鉴定。
了解山西省农户庭院及周围病媒生物孳生地状况,为农村病媒生物性疾病预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 2010及SPSS 17.0软件对2011-2017年山西省11个市36个调查县每年度5个乡镇20个村100户农户庭院及周围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比较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生物化学性质,初步探讨其生化抗性机制。方法 以室内连续筛选的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及淡色库蚊敏感种群为研究对象,参照Habig等(1976)的方法测定GSTs活性,采用t检验进行样本均数差别的统计学分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