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病理学 >>> 免疫病理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免疫病理学相关记录194条 . 查询时间(2.932 秒)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医学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和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教授周荣斌、江维研究组与王均研究组、白丽研究组及中山大学教授崔隽研究组合作,揭示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CLICs家族在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中的重要作用。该项研究成果于8月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炎症反应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免疫防御机制,有助于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但是,炎症反应失调也会导...
牛能快速产生广泛中和抗体对抗HIV       抗体  HIV  免疫       2017/7/24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牛在免疫接种后可快速产生对抗艾滋病病毒(HIV)的广泛中和抗体。新发现不仅有助于HIV疫苗的设计,也为开发新的艾滋病防治手段提供了思路。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春晖计划)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侨联、英国陕西同乡会协办的“英国华人高级学者团陕西交流访问”西北工业大学站的学术交流会于7月15日在长安校区数字化大楼第五会议室举行。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傅莉、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富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代富平、理学院副院长张秋禹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的主旨是促进在英华人高级学者与陕西省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帮助陕西高校快速发展...
由我会联合皇家化学学会环境法医学联盟、中科院大学等23家学术机构共同举办的国际环境法医学联盟2017年学术年会暨环境法医及损害赔偿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INEF2017”)于2017年7月9-12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乌干达、挪威、德国、爱尔兰、波兰和台港澳地区的近200余位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研讨会。环境法医学(Environmental Forensics)...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身心疾病。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假说有多种,目前具有潜力的是细胞因子假说或称炎性免疫假说。该假说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抑郁症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组在以往研究中,证明中枢炎性免疫导致的抑郁行为与慢性应激所导致的抑郁行为类同,海马炎性细胞因子升高是两个抑郁模型的共同特征。这些研究发现表明炎性免疫是致抑郁症的关键因素。但脑内炎性免疫致...
日前,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化学学院李越湘(“能源”类榜单)、江西省医学科学院闵卫平(“医学”类榜单)、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阮榕生(“农业和生物科学”类榜单)教授入选。在2014、2015年度,李越湘、闵卫平和阮榕生三人亦入选该榜单。“2016年中国高被引...
麻风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古老的传染病,迄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人类是麻风分枝杆菌的天然宿主。该病原菌主要侵犯人类巨噬细胞、外周神经施旺氏细胞,能够引起宿主较强的免疫反应,并损伤神经组织,最终导致皮肤损伤、肢体麻木、失明和肢端无痛性残疾。麻风具有多样的临床表型,可作为研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的一种潜在的模式疾病。迄今,麻风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具体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发现,...
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16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51位中国科学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励,其中,湖北省内华中农业大学的金梅林教授和武汉大学的李建成教授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祖国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22年来先后有1198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何梁何利奖励。
检测11种常见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常见血液病,包括红细胞系统疾病、白细胞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3+CD8+/CD3+、CD3+CD4+/CD3+CD8+)的变化关系。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杨亮,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是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由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部分组成,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机体能有效地应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天然免疫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受体,成为了是机体应对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Toll样(Toll-like receptor,TLR)是一类新近发现的分子模式受体,在天然免疫系统中发挥着极重要的地位。近些年的研究显示,TLR不仅仅表达在T、B等免疫细胞,...
Background: A high dietary calcium intake with adequate vitamin D status has been linked to lower colorectal cancer risk, but the mechanisms of these effects are poorly understood.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参考书目。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2015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决定,我校临床药理研究所魏伟教授研究团队主持完成的“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炎症病理机制及抗炎免疫药物新靶点发现”研究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这是我校继2000年获奖后,相隔15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再次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魏伟教授研究团队20多年来潜心研究,锐意创新,围绕临床诊治需要,在类风湿关节炎新的病理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