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西医结合医学 >>>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临床
搜索结果: 16-25 共查到中西医结合医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1.359 秒)
日本艾滋病学会理事长、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岩本爱吉教授,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艾滋病研究中心杉浦互教授,日中亚洲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林光江教授一行,2007年5月27日~29日访问河南中医学院。中日双方达成意向,将合作开展艾滋病临床及基础研究。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5月17日报道,由河南中医学院领衔完成的一项“十五”国家攻关课题——“适合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最近通过了卫生部验收和河南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在艾滋病中医药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填补了多项国内研究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南京晨报2007年4月26日报道,近日,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主办,中美双方联合召开的第一个中医专题研讨会—— “传统中药与癌症研究”会议在华盛顿市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派出了以国内中医肿瘤学术带头人朴炳奎教授为首的14人代表团参加会议,这是NIH第一次正式邀请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赴美进行对话。
总部设在北京的国际学术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2007年4月10日宣布,陈可冀、澳籍华人林子强、美国人戴维•莫朗三人因中医药研究、中医药推广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中医药国际贡献奖。据“世界中联”介绍,首届仁济杯“中医药国际贡献奖”是以我国已故著名中医专家张仁济先生的名字冠名。目前,此奖项是世界范围内中医药领域唯一的国际奖项。
吴咸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天津医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客座教授。吴咸中教授科学地运用中西医两法之长,确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地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体系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牛欣(1956年~),山西太原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带头人。1985年至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医脉诊的现代实验与临床研究、中药透皮吸收的机理研究、低频电磁振动对性腺功能的影响等。迄今共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教材3部。
陈信义(1954~),男,陕西省山阳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党总支书记、肿瘤·血液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血液诊疗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及其相关性疾病研究”。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内科诊疗常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症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手册》3部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定于2006年9月在大连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内分泌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均可投稿。征文的截稿日期为2006年8月10日(以邮戳为准)。
叶传蕙,1936年出生,女,四川省成都市人。任附属医院急重症研究室主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独辟蹊径,取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危急重症的突破性进展,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科委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陈可冀,男,汉族,1930年10月20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为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获国家级及部级成果奖12项,1989年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1994年获立夫中医药学术奖,2001年获“求是”杰出贡献优秀集体奖(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002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