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临床工程学 康复工程学 生物医学测量学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646 秒)
2024年3月29-31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医学生物技术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近50家单位的约150位代表齐聚一堂,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50多位杰出专家。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棋浓研究员作为大会主席主持了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惠鹏研究员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生命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灵长类生物医学是生命健康的重要学科之一。为了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灵长类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拟更名为“灵长类生物医学分会”。分会将围绕生命健康主题,开展人类疾病与健康,非人灵长类和其它动物模型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灵长类生物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灵长类生物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会议将于2024年10月10-13日在杭州举...
2024年3月28—30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协会、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24(第二届)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健康大会在上海大零号湾举行。钱旭红院士、赵国屏院士、邓子新院士、樊春海院士和华东理工大学...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学校研究生院发布的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系列通知要求,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24年2月23日开展了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两个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的现场评估工作。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峰教授、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刘笔锋教授、院长刘剑峰教授、副院长赵元弟教授、副院长卢群伟教授、院党委副书记安娜、余龙江教授、张珞颖教授、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师生代表及研究...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生物医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 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组织工程支架用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机械加工 技术制备多孔材料,将其利用于组织工程支架,为细胞的粘附及生长等提供三维 空间。所述机械加工方法包括:激光加工技术、数控钻孔加工技术。所述机械加 工方法所制备的多孔材料,其孔隙率为5-99%,孔径为50-900μm,为通透的多 孔结构。本发明可以制备多种金属材料...
2023年10月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CAAI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承办的“生物与智能”青年PI交叉学科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学交叉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迎来了众多业内专家和学者的热情参与, CAAI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汪小我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叶凯教授分别作题为《基因调控序列的智能优化设计》和《深度学习计算框架解析基因组结构...
2023年7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生物医学创新高峰论坛举行。论坛以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诊断治疗和防治策略为主题,特别邀请5位资深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旨在为进一步推动解决消化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常见耐药微生物感染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等相关问题提出新视角和方案。
2023年5月18-21日,202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BME2023)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东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承办。大会邀请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Thomas C. Sudhof教授、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Stefan W. Hell教授、2022年...
四月暮春,风光明媚。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和北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器官移植实验室检测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研讨会》于2023年4月16日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属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医院检验科谭爱国主任负责的2023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23-11-01-27(国)】和北京医院京医论坛项目,会议形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会议...
生物医学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在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2023年1月23日,《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Seven technologies to watch in 2023”的文章,提出了七项可能对2023年科技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包括:单分子蛋白质测序技术(Single-molecule protei...
围绕患者面部图像个人敏感信息保护这一科学问题,CAAI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与CAAI理事长、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CAAI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徐枫副教授团队合作研究通过创新技术攻坚克难,研发“Digital Mask”技术,在去除患者身份信息同时可保留用于患者诊断的特征,创新性解决了患者眼面部的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和基于眼部图像的疾病诊断需求的矛盾,研究成果“A Dig...
近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经过线上决赛答辩环节,在浙江杭州圆满落幕。本次大赛中,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本科生丁若辰、杨圳森的“基于全打印方式的可穿戴汗液传感器系统”项目(指导老师:林苑菁助理教授)荣获全国三等奖。
医学实验中心成立于2006年3月,是由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中医药科研机构,经过15年建设与发展,医学实验中心已拥有高水平的中医药研究团队,现构建了较为系统的中医药实验技术研究平台。并组建了高水平的中医药研究团队,现有员工7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57人,具有高级职称者41人,平均年龄41岁。中心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和国家中医药发展规划,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教育部主管的中文双月刊。1958年创刊。主要刊载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及生物学相关论文。目前是美国《生物医学检索系统》(IM/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来源期刊,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基因组学技术通过对于生物体全部基因的测定与量化分析,在基础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理解生命本质,实现个性化精准诊疗等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然而目前基因组的测定对于硬件资源和操作环境的要求很高,难以实现随时随地部署,而在量化分析方面对于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基因异常的检出能力仍然有限,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这项技术的广泛落地应用。人工智能为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范式和有力的工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