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相关记录96条 . 查询时间(0.537 秒)
近年来我国藜麦栽培面积扩大,总产量提升,为进一步加强藜麦生产指导,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以“优选良种、适期播种、适时收获”为重点的2024年藜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性问题,也是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威胁。据报道,对低水平盐胁迫的响应会改善植物生长。这表明暴露在高水平盐胁迫之前,低水平胁迫可能会激活防御系统。关键是植物能够在不影响活性氧(ROS)信号传导的情况下调节氧化还原平衡,并保持细胞质离子稳态。钾(K+)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在盐胁迫适应过程中,K+维持和离子稳态的作用尚知之甚少。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藜麦夹心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藜麦夹心食品由皮料和馅料组成,皮料由包括如下的原料制成:藜麦粉、麻薯粉、牛奶、全蛋液、高筋面粉、奶粉、聚葡萄糖、泡打粉;馅料由包括如下的原料制成:藜麦粒、红豆沙、菊粉、赤藓糖醇、聚葡萄糖。本发明的藜麦夹心食品是一种低糖低卡的健康、美味的休闲食品。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利:一种适用于苏北地区冬季闲置大棚的藜麦间作苜蓿的方法。
要提到谷类中的“抗癌帮手”,就不得不提到藜麦了。藜麦有别于其他食物的特点,就是一煮就“发芽”。藜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尤其富含一般谷类所缺少的赖氨酸。其蛋白质含量也很高 , 可与奶类蛋白质媲美,吸收利用率也极佳,可以试试以下两种做法。
2023年5月18日,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厅组织召开重点研发项目验收会,对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的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精准扶贫产业藜麦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YF3NA001)”进行验收。会议邀请了来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种子总站、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验收组。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芳主持会议,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具条棱,多分枝,高30-150厘米。叶有长柄,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花两性,数个集成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腋生或顶生的圆锥状花序,花小,花被片5片,椭圆形,黄绿色。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黑色,表面具浅沟纹,有光泽。花果期5-10月。
近年来,我国藜麦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总产量迅速提升。为指导藜麦科学生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3年藜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一年生苋科藜属双子叶草本作物,也是天然盐生植物,在南美安第斯山区域有5000-7000年的种植食用历史。由于历史原因,藜麦是一种未被完全驯化、完全利用的粮食作物。最近因其独特的全营养及极强的耐逆(旱、盐、低温)特性,被誉为超级作物,联合国大会更是将2013年设为“国际藜麦年”,预期藜麦可在消除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1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抗逆和品质性状评价创新团队、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品质评价与营养健康重点实验室联合山西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等单位研究并比较了藜麦蛋白与多肽对小鼠结肠癌发展的影响,为开发藜麦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结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 》上。
2022年8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抗逆和品质性状评价创新团队、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品质评价与营养健康重点实验室联合山西大学、成都大学等单位首次系统评价了添加发芽或未发芽藜麦粉对面条谷蛋白结构、淀粉消化、蒸煮和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的影响,为相关产品的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8月17日,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2022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植物源功能因子评价与生物合成团队联合作物科学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揭示了藜麦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累积调控机制。该研究为红藜麦作为全营养谷物在功能食品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生物医学中心-植物生物学(BMC Plant Biology)》上。
2022年5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植物源功能因子评价与生物合成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以红藜麦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组学手段发现其发芽过程中的代谢途径和表型变化,揭示了藜麦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累积调控机制。该研究为红藜麦作为全营养谷物在功能食品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生物医学中心-植物生物学(BMC Pl...
2021年10月11日,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办、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与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藜麦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市农科院、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来自上海及云南等15家单位30余名涉及藜麦产学研不同领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交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双奎教授团队在藜麦加工特性、藜麦淀粉及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相继在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IF 9.15)、《Food Chemistry》(IF 7.55)、《Renewable Energy》(IF 8.05)、《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IF 3.62)发表论文4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