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体化学 天文台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65 秒)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利用美国麦哲伦望远镜(Magellan Clay Telescope)的高分辨率光谱,精确分析了一批从LAMOST数据中证认的氮增丰贫金属场星的元素丰度,并结合LAMOST的海量巡天数据,分析发现这些氮增丰场星极可能来源于球状星团。
近日,我台博士研究生张国印与法国原子能署的Ph. Andre, A. Menshchikov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的王科研究员,合作完成了加利福尼亚分子云中X-shape红外暗星云丝状结构碎裂的研究。“赫谢尔”空间望远镜(Herschel)对银河系近邻分子云的成像巡天(HGBS)(d <500 pc),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冷星际介质(ISM)结构与恒星形成过程之间联系的认识。Herschel的观测结果表明...
氰基甲亚胺(cyanomethanimine,HNCHCN)作为星际介质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前分子,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了构成遗传关键物质RNA和DNA核酸碱基的腺嘌呤。同时,氰基甲亚胺是氰基甲胺(aminoacetonitrile,NH2CH2CN)的光解产物之一,氰基甲胺可以通过斯特雷克(Strecker)合成反应生成最小的氨基酸—甘氨酸,而氨基酸是构建生物组织的肽键及蛋白质的基元。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天体化学组博士研究生陈龙飞在导师常强指导下,完成了一项与尘埃表面化学相关的研究工作,文章已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2018,479,2988)上。在天体化学模拟中,一般使用的尘埃半径为0.1um,在冷云核的物理环境下,尘埃的温度大约为10K,如此低的尘埃温度使其表面的分子不能高效移动。然而,在实际的星际介质中,尘埃有尺寸分布,这意味着有大量比0.1um还要小...
新疆天文台天体化学组博士研究生陈龙飞在导师常强研究员指导下,完成了一项与尘埃表面化学相关的研究工作,文章已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2018,479,2988)。
2018年9月21日--24日,由新疆天文台主办的“星际介质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讨会(2018)”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新疆大学等多家天文单位、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 、研究生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天体化学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团队利用天马望远镜探测到截至目前最强的来自甲醛分子的脉泽辐射,其辐射强度比以前探测到的9个甲醛分子脉泽中最强的(~ 2 Jy;出现在恒星形成区NGC7538)高了一个量级,从而改观了人们对甲醛脉泽辐射的认识。目前该工作已经发表在天文学国际核心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2017,ApJL,851,L3)上。
近期,新疆天文台天体化学组助理研究员肖凛博士,开展了对原行星盘雪线长时演化的理论研究,解释了雪线演化特征与分子云核物理性质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 , 2017, 467, 2869)。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天体化学组助理研究员肖凛,开展了对原行星盘雪线长时演化的理论研究,解释了雪线演化特征与分子云核物理性质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雪线是原行星盘中易挥发物质(如H2O)的挥发交界面。从物理性质方面来看,它的位置主要有原行星盘的局部温度决定。雪线的演化对行星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雪线附近,固态颗粒面密度的增强可促进星子的形成,进而使原行星固体核加速生长最...
2016年4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促会、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及紫台科技处主办,由蒋云副研究员组织的紫台西天取经论坛第一期—“行星地质与地球化学”研讨会在紫台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约40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发现中性氢越丰富的星系周围的卫星星系也含有更丰富的中性氢气体,就好像“中性氢气体含量很丰富”这一性质也会“传染”。这对于我们理解星系中恒星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原料线索,同时也帮助我们理解星系吸积冷气体的图景,因为气体是恒星形成的原材料。目前该工作已经发表在近期的《英国皇家学会月刊》。
猎户座星云蕴含了距离地球最近的大质量年轻星团,是最受天文学家关注的天区之一。对猎户座冷暗云核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极早期恒星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对云核的塌缩、碎裂、原恒星形成等重要过程给出限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团组任致远博士、李菂研究员等利用位于美国加州欧文斯山谷的毫米波干涉阵CARMA(Combined Array for Research in Millimeter-w...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化学研究团组主要从事太阳系起源及演化历史、行星化学和比较行星地质学、和基础陨石学的研究工作,应用高精度的现代化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仪器设备,对各种小行星岩石样品、月球样品、和火星样品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分析研究,寻求解决天体物理和行星科学中的重大基础问题,为我们深入了解元素起源、恒星起源、太阳系起源、和生命起源提供新的科学证据。
紫金山天文台揭开了太阳系最古老物质的奥秘 日前,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和博士研究生王英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天体化学家管云彬、华欣、L. A. Leshin 和T. Sharp教授合作,在我国境内唯一发现的碳质球粒陨石中找到了曾被认为是太阳系最古老的物质 – 不透明矿物集合体。他们利用全世界最先进的离子探针仪,对这些不透明矿物集合体进行了微区原位氧同位素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