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恒星与银河系 >>> 恒星物理学 恒星天文学 恒星形成与演化 星际物质物理学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 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恒星与银河系 演化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425 秒)
2024年4月24日,云南天文台硕士研究生张兰月、赵应和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红欣教授基于多波段数据研究了一个位于Virgo星系团的并合矮星系VCC322的潮汐尾及恒星形成等方面的物理性质,发现了存在并合/相互作用引起的激波抑制并合矮星系的恒星形成的现象。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复...
B型发射星(Be星)迄今一直被认为存在于双星系统中,但英国利兹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质量Be星实际上可能位于“三体星”状态中。这一突破性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天文学家对宇宙中一些最大和最常见恒星的理解方式,因为Be星被认为是验证恒星如何更普遍演化理论的重要“试验台”。
近日,国家天文台陈静博士、罗阿理研究员、李荫碧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利用LAMOST DR9中分辨光谱数据发现了606颗特殊演化阶段的S型恒星,这是自1984年以来一次性搜寻S型恒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在这之前,已发现的S型恒星约有1000余颗,该工作极大地扩充了S型恒星的样本,这为进一步研究恒星的演化以及慢中子俘获过程提供了极佳的资源。这也体现了LAMOST大样本光谱数据在证认特殊天体方面的优势。该成...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光学天文及技术应用研究室科研人员利用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盖亚卫星(Gaia)第二次释放数据,对265个疏散星团进行形态分析,并对其演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疏散星团分层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发现并验证了一颗脉动周期快速减小的天琴RR型变星——大熊座AX,其脉动周期变化率数值惊人,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场星环境下周期减小最快的天琴RR型变星。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天文学报》上。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李临甲博士和钱声帮研究员等人发现,大熊座AX还表现出有效温度偏高、短波段脉动振幅偏小、光变曲线缺少隆起、视向速度变化大等与一般天琴RR型变星不同的特...
随着高灵敏度巡天,尤其是500米射电望远镜FAST新近应用于中性氢巡天,银河系内星际介质分布与物质循环研究将成为一个活跃的前沿研究课题。银河系内气体结构和演化研讨会于2021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仙林园区组织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的4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部分代表由线上参加。会议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邱科平教授介绍FAST协同巡天中中性氢观...
近期,国家天文台武雅倩助理研究员等人基于LAMOST和Gaia数据,计算了LAMOST数据中64万红巨星样本的运动学参数,分析了它们的年龄与运动学参数以及轨道参数的关系。并基于此对银河系薄盘和厚盘中恒星的金属丰度与运动学参数的关系给出了进一步验证与限制。银盘化学动力学性质随时间的演化研究是天文学家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对于理解星系盘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银河系盘结构被认为具有薄盘和厚盘两个组...
近日,由LAMOST特聘青年研究员、云南大学博士后王海峰、云南大学黄样副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崔文元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张华伟副教授等人组成的国际团队,基于LAMOST主序拐点与OB恒星样本数据追溯了银盘“屋脊(Ridge)”结构的化学动力学演化特性。欧空局Gaia DR2数据释放后,基于这些数据的第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文章发现太阳邻域有很多的非对称性,比如,“蜗牛状”结构,“拱形”结构,以及“屋脊”...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此前由欧洲航天局的“盖亚”探测器发现的天体是一颗共生星。1996年,WRAY 15-136(2018id)被探测到,并被归类为发射线星。2018年1月,“盖亚”探测器发现了这颗恒星的一次爆发,这次短暂的爆发事件被命名为Gaia18aen。这颗恒星在2018年11月和12月间亮度开始增加,并在接下来的几周继续变亮。捷克查理大学的天文学家,在对这一事件持续观测后表示,该天体是一颗共生星...
多年以来,天文学家对于银河系或者星系的物理性质进行诠释时,通常都假设其处于平衡态或稳定引力势当中。随着各类大型巡天的开展,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银河系的盘并非平滑对称或平坦分布的。银盘在外部呈现出“炸薯片”形态,被天文学家称之为翘曲结构,该结构分别在银经100 度左右和250度左右是非常显著的(也有学者认为在第一和第四象限)。研究人员目前对翘曲的结构描绘仍不清晰,其形成机制也比较复杂,大致被分为引力过...
英国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最近发现了一颗新型天体,正在与一颗遥远的恒星“共舞”。该天体可能是一颗气态巨行星的内核,让他们得以首次管窥此类行星的“内心”,从而揭示其形成演化之谜。研究人员称,诸如木星和土星等气态巨行星被称为“类木行星”,在这些行星上,浓厚的氢气和氦气包裹着一个固体内核,但以前从未有人看见这些固体内核,最新天体据信是一颗气态巨行星浓厚大气层被剥夺后留下的固体内核。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4日报道,来自澳大利亚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波西(Pawsey)超级计算中心和DUG公司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使用默奇森宽场阵列(MWA)射电望远镜5年来收集的数百小时观测数据,寻找来自早期宇宙的信号。科廷大学是ICRAR参与单位之一,该校副教授凯瑟琳·特洛特说:“我们要寻找的是13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首批恒星和星系,它们发出的信号已在浩瀚宇宙中传播了数十...
近日,国家天文台杨卉沁博士、刘继峰研究员对于恒星活动性与恒星结构,恒星演化及恒星发电机制的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完整全面的物理图像和理论解释。这对于恒星活动性领域乃至恒星的结构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项研究成果已被国际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接收。
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时空差异性尚存在争议,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史的定量化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利用热模拟实验和盆地模拟技术对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史进行了系统定量评价.煤系暗色泥岩、煤和碳质泥岩具有相似的生气模式,以Ro为0.5%、1.2%、2.2%、3.15%作为界限,将煤系烃源岩生气作用统一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主生气期门限Ro为2.2%,对应深度约为5500 m;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体丰度与星系演化研究团组博士李承东利用LAMOST巡天数据,对银河系厚盘的结构性质和演化历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并被美国天文学会(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AAS)评价为近期富有亮点的工作之一,将其推送至AAS nova网站首页。银河系盘结构与其它旋涡星系一样被认为具有薄盘和厚盘两个组成部分。一般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