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物理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其他学科 原子相关记录52条 . 查询时间(0.107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电镜技术研究组(DNL2002)刘伟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电镜HAADF图像的原子识别统计(EMARS)新方法,利用该方法精准统计了18000个铂(Pt)原子分散态原子,量化解析了Pt单团簇等不同物种在Pt/Al2O3工业重整催化中的活性贡献,为理解石油化工中石脑油重整制芳烃的活性来源、催化剂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2021年7月25-31日,由青岛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以及青岛市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冷原子物理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和卫星会议“冷原子物理博士生论坛”顺利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240余名青年学者就冷原子物理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热烈讨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石发展教授等人在固态体系中开展了首个类原子缺陷全同性检验,频率检验精度达赫兹级,并基于这一结果提出新型固态原子钟方案。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张首刚和研究员云恩学带领的原子钟研究团队研制出高性能小型化相干布居囚禁(CPT)原子钟,解决了高性能CPT原子钟难以小型化的问题。
2020年7月27至31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数字反应性仪成功应用于田湾核电5号机组首次临界及物理启动试验,试验结果良好,有力保障了现场临界及低功率物理试验阶段调试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后续5号机组升功率试验和并网发电奠定重要基础。
2019年10月22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北京放射性核束设施(BRIF,又称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成功开展首个加速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反应靶上22Na束流强度达到每秒20万个。这标志着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实现了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在线同位素分离器(ISOL)和串列加速器联调稳定供束开展物理实验的目标,具备了提供高品质束流的能力,为基于放射性核束的核反应、核结构和核天...
2019年6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所活化分析课题组研究人员在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运行期间,利用中子深度剖面分析装置(neutron depth profiling,NDP)实现了我国首次锂电池-原位在线测试,成功再现锂电池充放电的电化学过程,为国家锂电池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先进动态测试手段。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实验室以第一单位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连续发表两篇科研成果文章,标志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钠离子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周正威教授研究组与美国莱斯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中科院物理所合作,提出了一种在冷原子系统中模拟磁单极场的新方案,从而为在冷原子系统中研究曲面上的量子霍尔效应及寻找新的奇异量子态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3月29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20, 130402 (2018)]。
The 49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Group on Atomic Systems (EGAS) will be held at Durham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from 17th to 21st July, 2017. EGAS is a division of the European Physical Soc...
受国际原子力显微技术执行委员会委托,由中国真空学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二十届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技术国际会议(NC-AFM2017)兹定于2017年9月25日至29日在美丽的苏州市召开。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技术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Contact Atomic Force Micro...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光晶格中超冷原子自旋比特纠缠态的产生、操控和探测,向基于超冷原子的可扩展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迈出了重要一步。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在2016年8月发表的这一期上以研究长文的形式报道了这项重要研究成果。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信息处理技术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推动高速信息处理的颠覆性技术。近十几年来,该...
2016年7月24至29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27届固体中原子碰撞国际会议”(ICACS-27,The 2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tomic Collisions in Solids)在兰州召开,来自18个国家的190余位中外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针对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与过程、粒子的能损和散射、粒子的激发与电离、电子与原子动力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