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地质学相关记录33937条 . 查询时间(4.568 秒)
2021年2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虎勤教授带领的生物信息人类学团队与厦门大学王传超教授及哈佛医学院David Reich教授展开深度合作,联合全球43家单位,85名共同作者在Nature期刊上在线发表文章“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Human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基因组学解析东亚人群形成历史》...
87Rb-86Sr, 147Sm-143Nd, and 146Sm-142Nd 同位素体系是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研究中重要的定年和示踪工具。Rb、Sr、Sm 和 Nd 都是不相容元素,Rb-Sr体系中母体Rb 比 Sr 更不相容,Sm-Nd 体系中则是子体Nd 比 母体Sm 更不相容。因此,87Rb-86Sr和147Sm-143Nd体系作为互补。另外,灭绝核素146Sm衰变为142Nd的半衰期为10...
87Rb-86Sr, 147Sm-143Nd, and 146Sm-142Nd 同位素体系是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研究中重要的定年和示踪工具。Rb、Sr、Sm 和 Nd 都是不相容元素,Rb-Sr体系中母体Rb 比 Sr 更不相容,Sm-Nd 体系中则是子体Nd 比 母体Sm 更不相容。因此,87Rb-86Sr和147Sm-143Nd体系作为互补。另外,灭绝核素146Sm衰变为142Nd的半衰期为10...
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系(即震旦系)灯影组已发现威远和安岳等大型-超大型天然气田(图1a和b),且近年来在震旦-寒武地层又陆续有天然气重大发现,显示该区域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明确该区深层油气的烃源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于进一步推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利用生物标志物、总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以及沥青Re-Os同位素年龄等指标,将该区深层油气的来源锁定在了埃迪卡拉系与下寒武统烃源岩(...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深部地球物理团队联合多家海洋单位在南海珍贝-黄岩海山链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Tectonophysics(《构造物理》)上,博士贺恩远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赵明辉为论文通讯作者。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利用探地雷达获取田块尺度土体构型信息的勘测方法
随着城市人口和交通网络的扩大,机动车尾气的环境影响和健康危害日益受到关注。除持续控制机动车源头排放外,研发新型净化技术与装置,主动净化环境空气,减少机动车排放的传播,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缝合带两侧的上地壳变形及断层体系的同步发育是汇聚板块间发生构造耦合最敏感、最及时的浅地表响应,对于理解大陆俯冲(“软碰撞”)到大陆碰撞(“硬碰撞”)的转换至关重要。就印度-亚洲碰撞而言,沉积物源分析揭示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于ca.59 Ma初始接触(“软碰撞”),而印度-亚洲汇聚速率的骤降及上板片记录的首个古近纪变形脉冲却发生在ca.52 Ma,明显滞后于两板块初始接触时间。这是否暗示印度-亚洲碰...
缝合带两侧的上地壳变形及断层体系的同步发育是汇聚板块间发生构造耦合最敏感、最及时的浅地表响应,对于理解大陆俯冲(“软碰撞”)到大陆碰撞(“硬碰撞”)的转换至关重要。就印度-亚洲碰撞而言,沉积物源分析揭示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于ca.59 Ma初始接触(“软碰撞”),而印度-亚洲汇聚速率的骤降及上板片记录的首个古近纪变形脉冲却发生在ca.52 Ma,明显滞后于两板块初始接触时间。这是否暗示印度-亚洲碰...
中南半岛北部是热带亚洲与东亚植物区系之间扩散和交流的十字路口,该地植物的丰富性和特有性与强烈的季节性降水密切相关。此前已有化石记录表明,该地区的季风气候自古近纪以来就已建立,其强度虽低于现代,但长期保持了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然而由于植物化石记录有限,该地区新近纪时植物多样性如何演化仍不清楚。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结果的通知》,地科院“地球生命演化与碳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至此,南京大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增至2家。
2023年11月13日至11月18日,受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席兼2023年第六届国际滑坡论坛(WLF6)执行主席约翰·卢登(John Ludden)的邀请,东北林业大学单炜教授一行3人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出席国际滑坡协会(ICL)第23次理事会暨国际滑坡研究计划全球促进委员会(IPL-GPC)第18次会议,并在WLF6做了题为“考虑多年冻土融化影响的中国东北地区滑坡易发性区划”和“中国东...
2023年12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结束,返抵广州新洲码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林强到港慰问并致辞。
2023年12月4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黎巴嫩籍研究员丹尼·阿扎领衔完成的一项最新成果——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这一新发现还证明了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的蚊子是吸血的,并揭示了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甲烷(CH4)作为强效温室气体,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湿地甲烷是全球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对全球湿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和预测,通常依赖基于过程的湿地甲烷模型。这些模型融合了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气候强迫和湿地面积时空分布模拟等因子。由于缺乏长期观测数据以及受限于对甲烷排放机理过程的认知,目前湿地甲烷模型的通量估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缺乏对不同湿地甲烷模型之间的评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