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记录338条 . 查询时间(2.204 秒)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新月异、阔步前行,在创造了世界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一理论经历了创立、发展和不断完善,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成为指导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理论。
 本文首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简要分析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以及和谐社会制度建构的关键问题,然后重点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分配制度的角度,联系新制度经济学制度设计原理,探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谐社会如何完善良性分配体制。
 本文通过对经济正义的简要考察,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现实背景,对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经济正义取向做一些解析。
论证了西部大开发中的组织体制创新,所有制结构调整,人才教育科技体制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认为体制创新是西部大一发的关键,而西部经济体制的创新必须在认清其体制的缺陷前提下进行。因而,在界定西部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程度的基础上,从所有制体制创新、资源配置体制创新、投资体制创新、企业体制创新、组织体制创新等方面分析了西部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思路和内容,提出了西部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具体途径。
我亲历了新中国的创建和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在开国大典之时,我在天安门广场听到毛泽东主席高呼“人民万岁”,看到千万幅红旗汇成的红色海洋,由然想起在太原解放前夕被敌人杀害的十多位我熟识的从事地下革命的战友。他们都是20多岁的青年,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真切地感到,他们的鲜血已浸染到无尽的红旗上。也深感到他们的追求与希望托付于我肩上的重担。60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与工作。19...
保持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平衡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稳定和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在华盛顿共识及其指导下的东欧及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中,政府是最小化的角色,这造成了这些国家剧烈的经济衰退。而在后华盛顿共识里政府则担当了市场经济育婴人的角色,体现了后凯恩斯主义的政府观念,但后华盛顿共识的主张并没有得到转型国家实践的支持。北京共识表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好互动,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当中国选择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革故鼎新时,“韦伯命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充分重视精神文化的巨大作用。本文从“韦伯命题”这一问题切入,探寻新教和儒教伦理与其社会的关系,并反思我国社会转型期伦理精神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向度。
如何看待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市场  产能过剩       2009/10/26
政策制定者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可能是不全面的、滞后的,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强行按照自己的愿望控制产能增长的结果往往是尴尬的失败,出于抑制“产能过剩”考虑而过度限制市场进入,可能就保护了落后产能和低效率企业。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解决产能过剩根本上要依靠深化改革;第二,建立和发布产能利用率指标;第三,抓住当前产能过剩的契机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第四,...
 马克思主义判断某种所有制的先进或落后,所持标准有两条,首先是生产力标准,其次是价值标准即道义标准。将两条标准统一起来,就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所有制进行评判与取舍。比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原始氏族公社的公有制被奴隶制的私有制所取代,这是历史的进步。因为这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再者,原来原始部落战争中的战俘被杀掉,现在留下来当奴隶,保护了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60年的发展,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世界公认为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中国奇迹”。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计再过4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在这一历史巨变过程中,中国经济学得到了空前发展和繁荣。中国经济学在现实需求的推动和良好环境的鼓励下,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60年的岁月。这是不平凡的60年,既经历了前30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经历了后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成功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在六十年的发展史中,我国既经历了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经历了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对新中国六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对经济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需要进行客观的总结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有利于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与道路继续前进;认识失误的教训,可以使...
  19世纪末至20纪初期的中国社会是典型的“东方社会”。尽管列强的入侵迫使原来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历史”之外的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历史”,但自1840~1949百多年中,由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反抗,中国的历史从来就没有很好地整合进“世界历史”进程之中。
我的观点是:在马克思“世界历史”与“东方社会”的理论框架下,我同意戴志康先生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中间状态的观点;其实质就是必须关照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平衡性,以“既能发展生产力,又能避免用人头当酒杯”,来超越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从一开始就面临的巨大历史悖论。或者更简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在于“既能发展生产力,又能避免用人头当酒杯”。但必须指出,“发展生产力”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