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剧 >>> 戏剧史 戏剧理论 音乐剧 戏剧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戏剧 小说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0.167 秒)
上海歌剧院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原创歌剧《半生缘》,于2004年9月6日、8日在兰心大戏院隆重首演。这是张爱玲作品首次登上歌剧舞台。
本文从跨文体创作角度论述老舍戏剧与其小说的文本沟通,从题材、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具体分析这种沟通的存在,旨在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创作的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完整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荣获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这样评价道:“萨拉马戈以充满想象、同情和讽喻的寓言故事,不断使我们对虚幻的现实加深理解。”毫无疑问,萨拉马戈的小说《失明症漫记》充满了宗教与哲学的意味与指向,以想象为开端的叙事包含着巨大隐喻,仿佛是关于末世的寓言,体现出作家对于人类整体生存境遇的忧虑与关照:从假定出发,步入逻辑上的真实,层层递进式的叙事方式逻辑严密、结构谨严,显...
论老舍“小说体戏剧”的成型     老舍  戏剧       2008/1/3
本文认为老舍戏剧的独特性是由他小说创作带来的,并把他的戏剧界定为“小说体戏剧”。老舍小说写作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他小说中的一些优长和风格特点,理所当然地为他日后写戏剧带来了便利和支援背景,但他长期以来形成的小说思维定势也为他戏剧创作带来了限制和不利之处。这就使老舍“小说体戏剧”的成型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创作历程,先是不会写戏,“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到拼命强化戏剧性,排斥和否定小说,再到...
论老舍戏剧与小说的美学沟通     老舍  戏剧  小说  风格  沟通       2007/12/17
本文力求把老舍的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打通”了来研究,找出老舍戏剧与其小说在现实主义、幽默、京味、史诗性等美学层面上的联系和沟通,旨在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契诃夫(l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著名剧作家。文笔情趣隽永,犀利,幽默,讽刺。契诃夫戏剧对20世纪世界戏剧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苏联的一批重要剧作家如阿尔布卓夫、罗佐夫等都把自己视为契诃夫戏剧传统的继承者。当代西方一些著名导演如英国的彼得•布鲁克、意大利的斯特莱尔高度评价契诃夫,并把他的剧作搬上西方舞台。契诃夫的剧作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30年代,延安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