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化学工程相关记录177条 . 查询时间(2.169 秒)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电池经过10余年快速发展,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可以与单晶硅电池相媲美,在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时,推动其产业化已经提上日程。其中,在小面积器件拓展到大面积模块的过程中,因能量损耗而引起电池性能损失,是当前科学和产业研究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进一步提高钙钛矿电池模块效率,促进其大面积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廖强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无金属氮掺杂碳材料,可在低温下光热催化制氢。
针对氧化铬绿传统生产工艺中传统制备工艺流程长、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铬回收率仅为75%),同时排放大量高毒性铬渣(1.5~2.5吨高毒性铬渣/吨铬盐)、含铬硫酸氢钠(约1.4吨/吨铬酸酐),处理成本高等等问题,开发了红矾钠有机还原制备氧化铬绿和铬酸酐联产清洁技术,避免了高温固相铬酸盐煅烧过程中形成的含铬烟尘,生产过程清洁;通过强化低温水热还原反应过程中体系的反应活性,水热还原反应加热的温度从≥20...
针对现有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镍钴回收率低、工艺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等问题,从如何获得高纯度的镍、钴金属及产品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关键制约因素出发,直接从氧化红土镍矿来提取镍钴,目前已在温和条件下高/低镍矿高效同步浸出、多元多相体系中杂质元素的深度净化分离、多元化的镍基新材料产品体系、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建成了3000吨/年红土镍矿中试示范工程(图2)。中试线实现稳定运行,相对于传...
针对青海高镁锂比盐湖镁锂分离的难题,团队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首先开发出了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体系,使工艺技术性能更稳定,选择性更高,锂收率大于95%;其次是通过协同配位和氯离子浓度控制锂的萃取和反萃,并将Fe3+固定在有机相从而实现水反萃过程中Li/Fe分离,避免了高酸反萃,乳化严重、萃取剂降解损失大、设备腐蚀严重等缺陷;三是萃取有机相可直接循环利用无需再生,不消耗酸碱,同时大幅度减少淡水消耗和...
粉煤灰综合利用研发团队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粉煤灰基土壤改良材料、高铝粉煤灰高值化利用应用基础研发平台。平台硬件包括:粉煤灰预处理-重金属分离-定向转化成套装置、土壤粘结力测试仪、土壤基础理化性质成套测试装置、微生物驯化-代谢反应研发平台等。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光电转换效率已经可以与单晶硅电池相媲美。以CsPbI3为代表的全无机钙钛矿具有出色的光、热稳定性,且其~1.7 eV带隙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顶电池的理想选择,CsPbI3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备受关注。尽管如此,CsPbI3钙钛矿吸收层存在缺陷密度相对较高,非辐射电荷复合较严重等问题,导致电池开路电压损失较大,电池效率...
在涂层划伤时或产生裂纹初期就对破损部位进行自我修复,对延长涂层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最主要的修复材料,微胶囊的尺寸仍然是限制其在防腐涂层中应用的瓶颈问题。史洪微等人利用原位聚合法,通过控制微胶囊生长的动力学,发展了小尺寸微胶囊。利用小尺寸微胶囊,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具有损伤修复能力的环氧涂层。电化学交流阻抗表明,修复层电阻比铝合金氧化层电阻提高3-4个数量级。浸泡试验和盐雾试验的结果均表明,...
清洁能源(风电、光伏等)将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体,但其间歇性、波动性等固有特性亟需大规模的储能系统。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高可靠、长时储能”的显著优势,是最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的电池技术之一。目前,钒电池的工程应用仍受限于较高的一次性投资成本。提高钒电池工作电流密度进而提高功率密度,是降低成本的最直接途径。为此,刘建国等从电极材料结构设计角度出发,巧妙地采用急速淬火诱导开裂和硫掺杂,在商用碳毡电极上...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材料耐久性防护与工程化课题组研究成果。
酸性红壤中即使在剥离涂层下X80管线钢表面仍能形成生物膜;弹性应力和微生物对剥离涂层下X80管线钢腐蚀具有协同加速作用。
发展模拟轻水堆、液态金属快堆等服役条件的试验原理与原位测试技术,重点关注反应堆结构材料与冷却剂之间的界面,研究关键材料腐蚀损伤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失效机理与控制因素、损伤退化与寿命预测模型等基础问题,开发在线监检测技术、安全评价方法及防护技术,以保障核电装备服役安全、促进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化。
双碳背景下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目前,新体系与新材料开发是降低液流电池成本,推动液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近两年来,课题组相继开展了全铁、锌铁、锌碘、锌锰和有机等新型液流电池体系的开发,相比于传统的全钒和铁铬体系,新体系活性物质成本更低,中性电解液体系更加安全环保,并且电池具备优异的循环可逆性和稳定性;此外,课题组还开发制备了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材料,可实现高功...
土壤环境腐蚀课题组成立于198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土壤环境腐蚀与防护研究的科研团队,现负责管理辽宁沈阳土壤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近40年的研究过程中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8项, 973项目1项,及其它国家和企事业单位项目近百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数百篇,编写专著10余部,授权专利6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对金属腐蚀影响规律,阴...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中提到要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合成甲醇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文教授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Cu/W-CeO2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速度提升了10倍。相关成果发表于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