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病理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病理学相关记录243条 . 查询时间(2.726 秒)
2018年7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姜海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UTX is an escape from X-inactivation tumor-suppressor in B cell lymphoma。该项研究工作通过实验证实了UTX是逃脱X染色体失活的抑癌基因(EXITS),这可能是男性...
2018年7月9日,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西尔维斯特综合癌症中心(Sylvester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许明江副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以“Role of TET2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
2018年6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燕课题组与杨福愉课题组的合作研究成果:Human Elongation Factor 4 Regulates Cancer Bioenergetics by Acting as a 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 Switch,揭示了线粒体翻译因子调控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
2018年4月26日,cell  metabolism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课题组与杜克大学Xiling Shen课题组关于靶向果糖二磷酸酶B(ALDOB)及果糖代谢从而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题为“Aldolase B-Mediated Fructose Meta-bolism Drives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of Co...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沈立松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胃癌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明确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胃癌转移的影响,发现M2型巨噬细胞亚群通过外泌体传递ApoE蛋白分子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及转移过程。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Cell Death & Disease杂志上。该论文由郑培明博士和罗琴硕士担任第一作者,沈立松教授和袁向亮副教授共同担任通信作者。
【血流是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科学家们长期以来认为血流在癌症转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斑马鱼和人类中测试这种长期假说的新研究证实,循环血流影响循环肿瘤细胞最终在脉管系统中停滞并排出体内的位置,在那里它们可以形成转移。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癌症,通过犬的交配传播。这种癌症的一个特征是,由于不明原因,它会在单次放疗或化疗几周后退化。近日发表在 《癌细胞》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解答了这一谜题,揭示了免疫系统在接受化疗治疗狗体内引发肿瘤快速退化的关键作用。由于犬传染性性病肿瘤与各种人类癌症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这些发现可能带来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2018年3月29日,《细胞》杂志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晚期癌症肿大的脾脏中发现了一种称之为Ter细胞的新型红细胞样亚群,此细胞能够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artemin而促进癌症恶性进展,该发现为癌症预后判断和干预治疗提出了新思路。
33岁的王小姐体检发现腹部有个肿块,检查后发现这并不是普通的肿瘤,而是危险性极高的胰头肿瘤,且体积已经非常大,不但有癌变的可能,还随时危及生命,只有手术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今年2月底,王小姐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中心终于获得了希望。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课题组在miRNA调控乳腺癌血管新生功能与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Hypoxia induces miR-153 through the IRE1α-XBP1 pathway to fine tune the HIF1α/VEGFA axis in breast cancer angiogenesis为题,在线发表在Oncogene上。该研究揭示了受缺氧应...
胰腺癌患者分期是不是仅仅单独依据原发肿瘤情况或者淋巴结转移数目?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领衔的一项外科学展望研究,对胰腺癌患者分期方法作出全新定义:胰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需要将淋巴结转移数目和原发肿瘤大小及肿瘤对周围血管侵犯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日前,《外科学年鉴》在线刊发了该项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孙中生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刘宝国课题组合作,收集了355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运用目标区域扩增子测序技术和RNA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癌症样本中的点突变和基因融合作了全面检测,绘制了中国人群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遗传图谱。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病理学杂志》上。
2017年10月1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我校生物学院于政权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课题组研究发现一个进化高度保守的短链非编码RNA(microRNA——miR-31),该基因是乳腺发育和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转移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这一发现为microRNA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标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7年10月11日至14日,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乔纳森●斯利曼教授来安徽医科大学工作访问。校长曹云霞亲切会见了外宾并就进一步加强两校间的师生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交换了意见。
朊病毒是正常蛋白错误折叠后形成的一种异常蛋白质。作为一种病原体,朊病毒因其能够引发包括疯牛病在内的退行性脑病而广为人知。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朝阳研究员课题组揭示肿瘤细胞表达的原朊病毒蛋白应答肿瘤坏死因子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Prion protein is required for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triggered nuclea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