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 症状诊断学 物理诊断学 机能诊断学 医学影像学 临床放射学 实验诊断学 临床诊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诊断学 超声造影相关记录132条 . 查询时间(0.133 秒)
2023年5月12日,经过漫长的编著与等待时间,让超声科上下翘首以盼的亲身“孩子”——《妇产经静脉超声造影图解》终于成功出版,在200余名超声同行的共同见证下,在本书主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罗红教授组织下,超声科召开了新书发布会。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超声科联合消化科,在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胃肠超声专家指导下,成功完成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超声造影检查。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病情相符合,为后续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023年4月14-15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超声科主办的“肿瘤超声规范化诊断和介入治疗暨广东超声造影新技术学习班”在广州举办,本次学习班吸引了广东省及省外近100名学员参加。
2023年4月3-4日,由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及华西第二医院超声科共同主办的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精品培训班顺利举办,来自省内多家医院的18名医生参与了本次培训。
52岁龚先生曾于2018年7月做过一次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术后,龚先生再次出现肿瘤指标中的甲胎蛋白的缓慢持续升高,定期门诊随访始终未找到病灶。前不久,龚先生再次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区分部的肝胆外科复查,肝胆外科主任黄杨卿和李叶晟主治医师仔细阅读患者磁共振图像,发现肝内有可疑复发病灶,但影像表现和边界均不是很清楚,故决定邀请超声科配合检查。超声科采用最新的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在...
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作为肝癌治疗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模式被广泛应用,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地观察肝血流的变化,对肝癌的RFA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探讨实时动态肝脏超声造影引导肝癌RFA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40例因肝癌就诊我科行RFA的患者,按超声引导方式分组,22例为常规超声组(常规组),18例超声造影组(造影组)。比较两组RFA治疗的完全消融率(...
研究超声造影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癌胚抗原(CEA)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上海中冶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72例纳入研究,其中恶性肿瘤28例(恶性组)与良性肿瘤44例(良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同时采集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125、CA199、CEA水平。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
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病人服用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方法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病人(87个软斑块)经超声造影检查评估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Ⅲ级或Ⅳ级,常规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斑块厚度、长轴面积。在有效控制基础疾病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6个月,运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评估治疗前后相关指标。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与儿童泌尿道感染密切相关。排泄性尿路超声造影(CeVUS)是诊断儿童VUR的一种安全且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主要就CeVUS在评估儿童VUR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61例,术前均行SMI、CEUS检查,检查后7 d内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CEUS对于颈动脉斑内是否存在新生血管及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
评价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益气通络方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气虚痰瘀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络方,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造影及血清学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增强峰值强度(iMAX)、达峰时间(RT)、平均渡越时间(mTT)、颈...
利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比较移植肾微循环灌注的特征及其差异。肾移植术后不同肾功能受者分成3组:肾功能稳定组33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AR)组27例和慢性排斥反应(CR)组14例。采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脱机分析超声造影图像资料,获取移植肾皮、髓质内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比较肾功能稳定组、AR组及CR组之间灌注参数的差异,并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在诊断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临...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随着超声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靶向超声造影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对靶向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肿瘤新生血管对乳腺癌的生长及转移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过量表达。超声分子显像(USMI)是通过靶向超声造影剂识别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靶点的新技术。大量实验及初步临床研究发现,以VEGFR2为靶向超声造影剂的USMI可用于诊断乳腺癌。本文对VEGFR2靶向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通过术中超声、术中超声造影与MRI对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术前经MRI、术中超声及术中超声造影诊断并被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42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三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在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一致性,以及三种检查方法之间在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一致性。结果 二维超声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差(Kappa=0.381,P=0.013),超声造影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66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