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生物化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放射医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病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统计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基础医学 发病机制相关记录61条 . 查询时间(0.276 秒)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古老传染性疾病,过去由于缺乏有效药物,病死率极高,曾被称为“痨病”“白色瘟疫”。尽管当前已有针对绝大多数敏感菌感染的结核病治疗药物,但由于现今唯一使用的卡介苗对于成人结核缺乏有效保护、耐药结核等问题,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对于重度PE患者,提前终止妊娠仍是最为直接的手段。PE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并且患者在出现PE临床症状前已有脂代谢紊乱表现,为此,遗传因素和脂质代谢异常在PE发病机制中的探索研究将有助于拓展对PE复杂发病机制的理解,为高危人群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2022年3月25日,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以下简称“深理工”)叶克强团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振涛团队的最新成果。研究团队发现脑内蓝斑部位的去甲肾上腺素代谢产物DOPEGAL共价修饰Tau蛋白的K353位点,促进Tau的聚集和病变的播散。本研究为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薄型内膜是不孕、胚胎种植失败重要且常见的原因,即使患者能妊娠,也常并发反复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性疾病等。临床上将黄体期子宫内膜最大厚度<7mm,雌激素治疗失败,称为薄型内膜。目前国内外针对薄型内膜的病理机制报道较少,切临床无有效治疗方法。 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胡娅莉团队联合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戴建武团队与厦门大学医学院邓文波副教授首次通过单细胞转录...
人类的免疫系统起始于受精2-3周时的卵黄囊(Yolk sac),在3-4周时胚胎的Aorta-Gonad-Mesonephros(AGM,主动脉-性腺-中肾)区也出现造血干细胞。随后,卵黄囊和主动脉干细胞迁移至胎肝,胎肝造血功能在7-17周达到峰值,在20周左右衰退。在11周时,前体细胞进入骨髓,20周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研究所的张玉霞教授团队...
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力伟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The integrated genomic and epigenomic landscape of brainstem glioma”的研究论文,从基因组学及表观遗传组学角度深度揭示了不同类型脑干胶质瘤的独特发病机制,为今后实现脑干胶质瘤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科学线索和理...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心陈超和刘春宇课题组在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Integrative analyses prioritize GNL3 as a risk gene for bipolar disorder”为题,于2020年8月21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和自然指数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I...
放射性肺损伤为胸部肿瘤患者经放射性治疗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疾病,会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如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出现不可逆的放射性肺纤维化,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最终甚至引起患者呼吸衰竭、死亡。全文简述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并对其临床防治办法进行综述。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金盈教授团队在,研究成果以题为“Na+-H+ exchanger 1 determines atherosclerotic lesion acidification and promotes atherogenesis”的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通讯作者单位,心血管内科刘琮琳博士为第一作者,...
全外显子测序是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该技术已经应用到各种复杂疾病的基因诊疗中。目前,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体细胞基因突变造成的癌基因激活与抑癌基因失活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小组开展了大量的全外显子测序研究,发现并鉴定了许多与复杂疾病/性状相关联的遗传变异,为复杂疾病包括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主动脉夹层是病情凶险、进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包括男性、年龄、吸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之间存在负相关。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和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之间负相关的机制,可以帮助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来处理这种疾病。本文总结目前关于高血压、糖尿病和主动脉夹层发展之间关系,并对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及...
2018年5月18日,同济大学贾鑫明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林欣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CARD9S12N facilitates the production of IL-5 by alveolar macrophages for the induction of type 2 immune responses”的文章,报道了CARD9基因S12N变异是变态反应...
日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斌团队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平生团队合作,首次揭示在自然状况下,由肥胖转为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能量代谢出现从脂肪酸氧化到支链氨基酸降解的转变,为肥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目前在线发表于《美国生理学会期刊—内分泌学与代谢》上。大量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肥胖如何导致糖尿病还有很多未知。目前关于肥胖与2型糖...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干细胞生物学学科组与四川大学合作,研究发现HUWE1通过泛素化降解H1.3维持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揭示HUWE1功能调节极有可能是药物治疗的潜在靶标,为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Research上。
最近,内分泌-糖尿病领域的权威刊物Diabetes连续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杨吉春教授团队的两篇研究论文。论文揭示了以FAM3基因家族成员FAM3A及FAM3C为核心的非胰岛素依赖糖脂代谢调控网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