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3.379 秒)
日冕加热问题是天文学著名难题之一,是长期以来研究的热点。太阳的能量源于内部核心区域的聚变反应,距离核心越远的层次温度越低。然而,观测发现太阳大气的温度随距离的增加却迅速上升。位于最外层的日冕层温度可以超过一百万度。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磁场在能量的传输与耗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其中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解决日冕加热问题的关键是完整地描述磁能从内部到大气的传输与释放的过程,以及...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天文学系薛永泉教授课题组通过细致分析X射线空间望远镜XMM-Newton新近释放的观测数据,首次发现活动星系核的准周期振荡频率与该频率附近不同X射线能段间光变时延之间存在迟滞演化现象。该成果以“First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an Interconnected Evolution between Time Lag and QPO Frequency...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徐金龙等研究人员利用FAST中性氢观测数据,揭示了近邻星系群中的一个大质量透镜星系是由一个晚型的漩涡星系在一群矮星系的潮汐作用下通过形态转化所形成。这一发现为大质量透镜星系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同时,也首次发现了一个光学亮-暗星系对,其伴星系可能是一个新形成的原星系,这一发现也将为星系形成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文忠特任教授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研究类地行星增生演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发现地球在早期吸积阶段就已经积聚了足够多的挥发性元素,而吸积形成的星胚熔融挥发进一步重塑了地球的挥发份含量。相关成果以“Chalcogen isotopes reveal limited volatile contribution from late veneer to Earth”为...
记者10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教授肖龙团队与美国布朗大学、夏威夷大学等科研人员合作,首次由实验室磁学测试得到嫦娥五号月壤的成熟度指标,发现嫦娥五号月壤是迄今为止采集的最不成熟的月壤之一。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Icarus》。
德国和荷兰科学家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在一颗婴儿恒星周围的行星形成气体和尘埃盘内探测到水以及形成地球等天体所需的其他分子。科学家此前认为,这种极端环境不适合岩石行星形成,但最新发现表明,类地行星或许能在更广泛的宇宙环境中形成。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
荷兰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最大的恒星流,其在星系团中延伸了近170万光年,相当于10个银河系的跨度,暗物质穿越其间时可能会留下空洞,因此这一发现有助于揭示暗物质的“庐山真面目”。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极不寻常的行星系统,它由6颗行星组成。这些行星都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围绕着附近的一颗恒星运行。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
B型发射星(Be星)迄今一直被认为存在于双星系统中,但英国利兹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质量Be星实际上可能位于“三体星”状态中。这一突破性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天文学家对宇宙中一些最大和最常见恒星的理解方式,因为Be星被认为是验证恒星如何更普遍演化理论的重要“试验台”。
《自然·通讯》2023年11月14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一个名为GRB 221009A的非常明亮、持续时间长的伽马射线暴(GRB)或使距离地面500千米的地球上电离层电磁场发生较大变化。天文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在地球大气中探测到的最强GRB之一。
近日,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太阳系外行星课题组和国内外多个团队合作,利用我国的郭守敬光谱望远镜(LAMOST)和国际盖亚天体测量望远镜(Gaia)等观测数据测定了热木星的年龄分布,首次得到了热木星出现率(即恒星周围平均有多少热木星)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为热木星的潮汐演化提供了大样本观测证据,并为揭示热木星的起源和限定恒星潮汐因子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于2023年10月30日发表...
2023年6月9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中文简称"拉索")对命名为GRB 221009A的伽马射线暴的最新观测研究成果在《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极亮伽马射线暴221009A窄喷流的万亿电子伏特余辉"(A tera-electronvolt afterglow from a narrow jet in an extremely bright gamma-ray b...
近日,由原子能院联合深圳大学、美国圣母大学、中科院近物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印度技术大学、萨哈核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12C(α,γ)16O天体反应率实验测量及其对黑洞质量间隙的影响”研究,为预言恒星级黑洞质量提供了最高精度数据。该研究成果在国际天体物理领域权威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天体物理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原子能院副研究员谌阳平,原子...
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逃脱的天体。黑洞热力学是现代黑洞物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霍金和贝肯斯坦等著名物理学家建立黑洞热力学之后,黑洞的热力学性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关注。由于涉及到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多个学科,黑洞热力学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黑洞和引力的本质,是深入理解量子引力理论的有效途径。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微波背景辐射等天文观测结果表明,宇宙大约68%的组分是暗能量,27%是暗物质,而只有5%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M)所描述的已知物质(也称为发光物质)。也就是说,宇宙组分的95%是我们还不了解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暗能量导致了我们当前的宇宙处于加速膨胀阶段,而暗物质则形成了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然而,目前普遍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都不参与电磁相互...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