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学 肿瘤微环境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202 秒)
多原发肺癌是指在同一个肺癌病人肺部同步生长的多个原发性肿瘤。不同于多原发肺癌,肺内转移则是指同一个肺癌病人肺部的多个癌症病灶中包含至少一个原发病灶和一个转移病灶。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朴海龙团队与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刘宏旭教授团队合作,整合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及空间转录组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及机器学习方法,从基因表达、细胞组成及空间结构多个尺度对多原发肺癌的肿瘤微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分子功能与机制研究组研究员朴海龙团队与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教授刘宏旭团队合作,整合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及空间转录组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及机器学习方法,从基因表达、细胞组成及空间结构多个尺度对多原发肺癌的肿瘤微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在多原发肺癌中显著性高表达的基因CLDN2、RGS1、CD82等,为临床上区分多原发肺癌和肺内转移提供了有效的生...
2023年8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分子功能与机制研究组研究员朴海龙团队与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教授刘宏旭团队合作,整合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及空间转录组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及机器学习方法,从基因表达、细胞组成及空间结构多个尺度对多原发肺癌的肿瘤微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在多原发肺癌中显著性高表达的基因CLDN2、RGS1、CD82等,为临床上区分多原发肺癌和肺内转移...
2023年3月17日15:00,由学校科技处主办,学生工作部、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党支部承办的“点亮你的人生”——川北医学院博士论坛41讲静雅苑“一站式”学生社区系列活动——“肿瘤微环境影响食管鳞癌进展的机制初探”在静雅苑党员活动室举行。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洪攀博士担任主讲人。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成人中最常见和最致命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目前治疗以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联合放化疗为主,但临床预后仍不理想。大量小胶质细胞所构成的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如何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近日,四川大学的科研团队在《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题为“Targeting Microglial Metabolic Rewiring Syne...
核酸适体由于具有对靶标分子高特异性、高亲和性以及易合成、易修饰等特点,在肿瘤靶向诊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未修饰的核酸适体对核酸酶较为敏感,导致其在活体中的稳定性较差,进而限制核酸适体试剂的临床转化。已有一系列研究报道通过对核酸分子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提高生物稳定性的方法,但是往往面临着以下问题:1、需要大量琐碎的实验来优化修饰的数目、位置和类型,同时可能会伴随着对靶标亲和力降低的问题;2、...
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以PD-1/PD-L1阻断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对于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多种晚期癌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益处,并为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然而免疫治疗仍然存在有效率低的困境,目前PD-1/PD-L1阻断剂单药治疗的反应率仅有10%~40%。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疗效是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者所面对的重大挑战。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夏建川研究员课题组在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在肝癌微环境中,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能重塑肿瘤微环境,促进肝癌细胞干性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这项题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细胞间相互交流促进肝癌发展》的研究于2021年04月0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肝脏病学》上。
鼻咽癌是来源于鼻咽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国南方,尤其在广东地区其发病率最高,素有“广东瘤”之称。近年来随着放化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提高,但超过10%的患者最终发生复发转移。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等靶向和免疫治疗显示出一定效果,但大部分肿瘤呈现治疗抗拒,患者未能受益。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治疗结局说明了鼻咽癌的异质性体现。针对肿瘤细胞,以往研究利用遗传学、EB病...
随着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 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比例大幅度提高[1]。依据在CT下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和亚实性两类,而亚实性结节(Subsolid Nodule, SSN)又可根据有无实性成分进一步分为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两类。SSN是一种影像学上的非特异表现,恶性SSN病理特征可能是浸润...
随着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 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比例大幅度提高【1】。依据在CT下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和亚实性两类,而亚实性结节(Subsolid Nodule, SSN)又可根据有无实性成分进一步分为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两类。SSN是一种影像学上的非特异表现,恶性SSN病理特征可能是浸润前或者浸润性肺...
肿瘤微环境主要由肿瘤细胞以外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其中,肿瘤的血管屏障和基质屏障是限制药物肿瘤渗透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纳米药物对肿瘤微环境的血管屏障和基质屏障进行调控,或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2019年7月25日,美国化学会旗下纳米领域权威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刊发了生命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祥良教授与李子福教授课题组题为《一种谷胱甘肽刺激可激活的诊疗一体化纳米药物用于肿瘤的双模成像以及化疗光热综合治疗》“A Simple Glutathione-Responsive Turn-on Theranostic Nanoparticle for Dual...
2019年4月17日《Advanced Science》杂志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刘鉴峰研究员团队题为《Enhanced Radio Sensitization by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Acid‐Triggered Aggregation in Cancer Radiotherap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可特异性提高肿瘤放疗敏感性的新策略。肿瘤放射治疗(...
近年来,蛋白模拟仿生合成凭借其绿色、简洁和易于多功能集成等优点逐渐成为肿瘤诊疗纳米探针制备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有多种蛋白作为模板仿生合成纳米探针。然而,蛋白仿生合成后的原本蛋白功能或活性是否保持却往往被忽视。有效保持蛋白活性并助力探针在体内肿瘤诊疗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济大学医学院张兵波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蛋白仿生分子影像/治疗探针的设计、制备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和相关机理研究。近年来,课题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